2015,随着前端技术的发展,微博第一代移动样式库Brick似乎在可维护性、扩展性、高效性等方面都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。于是我们着手完成了第二代移动样式库的搭建,marvel.css应运而生。之所以取名为marvel,一方面单词中文释义奇迹,另一方面Marvel Comic(漫威漫画)里面的超级英雄们也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。这两方面将我们的愿景做了个很好的诠释,就是我们要建造一个好用的、适合不同团队一起使用的样式框架。在开发过程中,遇到了一些问题,收获了一些心得,下面就来聊聊marvel.css的成长过程。

前端脚手架

前端是个不断折腾的岗位,nodejs的出现,让很多闲不下来的开发者(前端狗),又有很多东西可以玩(撸)。一时间grunt、gulp、webpack等一系列前端脚手架工具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。页面开发也早不再是用Dreamweaver“托托拽拽”,Photoshop拼拼图那么简单了。在这自动化的时代,就不得不提提脚手架了。

说到前端脚手架,什么是前端脚手架呢?其实就是用来处理前端静态资源开发的工具集合。很多公司都有自己开发的脚手架。至于脚手架的选择,网上有很多关于grunt gulp webpack等等的比较文章,grunt和gulp还都有各自的中文社区。谁优谁略,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,大家自行选择。marvel.css使用了gulp作为开发脚手架。gulp-sassgulp-autoprefixergulp-iconfontgulp-svg-sprite是在开发中处理静态资源主要运用到的工具。还有browsersynccharles在调试时也帮我们节省了很多时间。那下面就说说怎么用这些工具集合开发一个高效,适合多人协作的样式库。

文件目录结构

开发目录是由font、js、scss、svg这几个目录构成的。

font # 用于存放生成字体图标的svg源文件。
js   # 用于存放屏幕适配js。
scss # 用于存放scss文件,包含两个子文件夹。
  lib  # 存放基础控件
  card # 存放weibo card模块
svg  # 用于存放生成svg sprite的svg源文件。

编译生成后的文件目录

font # 生成的字体图标文件 包括 woff2 woff svg eot ttf
js   # 用于存放屏幕适配js
css  # 用于存放生成的css文件
img  # 用于存放生成的svg sprite

那么lib card又分别包含什么文件呢

lib card

lib

card

说完了目录配置,下面就要说说代码的组织了。

使用预处理器处理样式

样式预处理器less sass stylus postcss搞前端的或多或少都有所耳闻,同样也存在很多异议,一是对于样式是否有必要使用预处理器来管理,二是那么多工具哪个更胜一筹。我觉得样式预处理器对于管理一个项目来说还是很有必要的,至于选sass还是less还是其他那就看自己的需求,还有哪个用着顺手了。

第一代微博移动样式库brick.css使用sass进行开发,marvel.css也同样使用了sass。 预编译器最基础的使用方法:变量、嵌套,就已经很大程度的规范了代码。 举个简单的例子,比如一个对话框模块,父容器为m-dialog的容器,它包含了h2 h3两个子元素。

scss

.m-dialog {
  position: fixed;
  background: #fff;
  h2{
    font-size: 18px;
  }
  h3{
    font-size: 14px;
  }
}

css

.m-dialog {
  position: fixed;
  background: #fff;
}
.m-dialog h2 {
  font-size: 18px;
}
.m-dialog h3 {
  font-size: 14px;
}

scss嵌套组织形式很清晰的表现了代码的结构,尤其是在团队开发实践中,代码结构清晰,团队成员能很快的找到代码位置,新增代码片段时也减少了代码冲突的可能。

有了规范的格式,项目中字号、字色、背景等属性都可抽出为全局变量写到了_var.scss。这样当设计有参数的变化时,我们只需要维护这个文件就可以改变对应属性在框架中的表现。

在brick中文字的色值、字号等都单独写成了类,虽然在开发中使用起来很方便,而且也可以有限的减少代码量,但是类散落在模板文件里,维护起来会很困难,因为有时候我们难以控制一个项目中页面的数量。所以在marvel里,尽量将样式属性不做拆分,可拆出的变量尽量拆出。这样做虽然代码体积有所增加,但是维护起来要方便很多。

brick

<div class="box mct-c txt-s"></div>
.mct-c {color: #ccc;}
.txt-s {font-size: 12px;}

marvel

<div class="box"></div>
.box {
  color: $cl-c;
  font-size: $f12;
}

brick里面如果box模块在多个页面中使用,如果文字颜色需要变化,那么要找到html模板中所有的字色类,然后一一修改。于是在开发marvel时为避免出现这个情况,尽可能的减少了类的抽出。

除了方便维护外,其实利用sass还可以做到方便代码的新增。比如像按钮这类控件,有很多属性是相同的,不同的属性很好抽象出来。利用混合、循环、运算等方法就能更方便的实现代码。

button

基础部分

.#{$button} {
  text-align: center;
  line-height: P2R(40px);
  height: P2R(40px);
  font-size: $f14;
  border-radius: P2R(3px);
  outline: 0;
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  min-width: P2R(70px);
  box-sizing: border-box;
  padding: 0;
  &.#{$button}-block {
    width: 100%;
    display: block;
  }
}

/*需要依次填写按钮名称 文字色 背景色 边框大小 边框颜色 激活色 激活边框*/
$btn-types: (
  (red  #fff  linear-gradient(to bottom, #f73b3b 0%,#f83232 100%) 0 transparent   linear-gradient(to bottom, #d93434 0%,#d92b2b 100%)  transparent)
  (green  #fff  linear-gradient(to bottom, #18b52a 0%,#10b524 100%)  0 transparent   linear-gradient(to bottom, #149623 0%,#0e961e 100%)  transparent)
  (orange  #fff  linear-gradient(to bottom, #ff890a 0%,#ff8200 100%)  0 transparent   linear-gradient(to bottom, #e07809 0%,#e07400 100%)  transparent)
  (blue  #fff  linear-gradient(to bottom, #1a90ff 0%,#108cff 100%)  0 transparent   linear-gradient(to bottom, #167fe0 0%,#0d7ae0 100%) transparent )
) !default;

@each $btn-type in $btn-types {
  $type:  nth($btn-type, 1);
  $color: nth($btn-type, 2);
  $color-bg: nth($btn-type, 3);
  $btn-bd-w: nth($btn-type, 4);
  $btn-bd-c: nth($btn-type, 5);
  $color-at: nth($btn-type, 6);
  $btn-bd-at: nth($btn-type, 7);
  .#{$button}-#{$type} {
    @include btn($color,$color-bg,$btn-bd-w,$btn-bd-c,$color-at,$btn-bd-at);
    &:disabled,
    &.#{$button}-disabled {
      color: rgba($color,.3);
    }
    &:disabled,
    &.#{$button}-disabled {
      &:active{
        background: $color-bg;
        border-color: $btn-bd-c;
      }
    }
  }
}

通过使用预编译器进行代码组织,使用sass的运算、混合宏、循环等方法的综合运用,新增一种类型的按钮就只需要在$btn-types这一项内根据注释写入新按钮的特性值,编译后对应的按钮代码便快速得到了。达到了迅速开发、方便维护的目的。在marvel中,除了按钮以外,tips icon等都使用了类似的方式管理代码。

使用rem、em尺寸单位

在移动浏览器时代,由于屏幕适配的需求愈加强烈,字号单位em 和新单位 rem 被广泛使用起来其实老外一直是非常很喜欢这个单位的,为了整体控制页面字号。那么为什么习惯了px了的我们突然爱上了rem

remem都是相对长度单位,rem是相对于根元素font-size计算值的倍数。也就是说它并不是一个绝对值,就是一个倍数。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根元素的字号来整体的放大和缩小页面元素,这对不同设备的适配来说就是再好不过的了。那rem em值怎么获得?

我们自定义了函数方法P2R、P2M将px转换为rem em。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套用函数,按照设计中的像素值来写代码,编译后就能得到rem em为单位的值。px转换rem有很多种方式,比如sublime插件 gulp插件等等。

marvel对iPhone plusiPad进行了处理,根字号分别放大1.06倍和1.25倍,这样对应页面以rem为单位的元素也就会对应放大了。

那么em作为单位有什么特殊功效呢?em是相对于父元素字号计算出来倍数。那么如果控制父元素字号就可以轻松的对其子元素进行对应的缩放,这点便运用到了处理表单元素以及icon元素上。

父容器 font-size:1rem

button

父容器 font-size:2rem

button

scss

.m-checkbox {
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  font-size: P2R(16px);
  position: relative;
  span{
    box-sizing: border-box;
  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    @include border(border,1px,solid,#ccc);
    background: #fff;
    width: P2M(18px);
    height: P2M(18px);
    line-height: P2M(18px);
    margin: 0;
    text-align: center;
    overflow: hidden;
    vertical-align: middle;
    }
  input[type="checkbox"] {
    opacity: 0;
    position: absolute;
    &:checked{
      + span{
        .#{$front-icon-font} {
        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        }
      }
    }
  }
  .#{$front-icon-font} {
    font-size: P2M(14px);
    display: none;
    color: #29c944;
  }
  em {
    font-size: $f13;
    color: $cl-c;
    vertical-align: middle;
  }
}

合理的使用rem em px单位,让我们在处理适配问题、增强代码复用度等等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,当然随着浏览器的发展,vwvh等新的单位慢慢走向历史舞台,适配之路可能会稍微好走一些。

不想妥协的1px Hairline

关于1px Hairline,也就是高清设备上的1像素细边。 brick就已经做了处理。也就是现在线上m.weibo.cn 的效果。当时是采用的background-image 50%透明50%边框色 background-size:1px 的解决方案。虽然在视觉上达到了满意的效果,但是后期开发、维护上真的是非常蛋疼。首先圆角基本作废,还要注意background不能被覆盖等问题,出现单线的情况也还要单独处理,这种解决方案很难让人满意。

后来国内越来越多的移动站点都开始支持1px Hairline,网上也出现很多解决方案,比如border-image、shadow之类的。但感觉为了实现这个效果付出了极大的成本,即便是使用sass。

在准备marvel的过程中,考虑到brick的局限性,我们打算放弃一部分设备的展示效果,借鉴手机淘宝团队使用动态调整meta viewport系数的方式来实现Hairline,但是后来开发过程中发现这种方式也同样存在很多的弊端,首先是基本放弃了px这个单位,而且这种解决方案感觉也是削足适履。

细心的话会发现IOS8开始支持小数px为单位的值,考虑IOS8已经普及,而且调整meta viewport系数这方式安卓设备支持的也不好,那么何不一不做二不休只保证IOS8以上版本支持Hairline的效果。那么怎么实现呢?

原理很简单,使用js判断IOS8以上的设备,2倍屏添加iosx2的类,3倍屏添加iosx3的类,然后通过继承分别控制border的尺寸。但是问题接踵而至,因为marvel并没有单独抽出一个控制线框的类,border属性散落在各个文件,这下就比较棘手了,不过幸亏有了sass。通过一个混合来处理border的问题。

scss

@mixin border($bdv,$w,$s,$c) {
  #{$bdv}: $w $s $c;
  @at-root .iosx2 & {
    #{$bdv}: $w/2 $s $c;
  }
  @at-root .iosx3 & {
    #{$bdv}: $w/2.8 $s $c;
  }
}
.line {
  @include border (border-bottom 1px solid #ccc)
}

css

.line {
  border-bottom: 1px solid #ccc;
}
.iosx2 .line {
  border-bottom: 0.5px solid #ccc
}
.iosx3 .line {
  border-bottom: 0.35714px solid #ccc;
}

至于为什么3倍屏要除以2.8,应该是由于plus像素压缩的问题,1242px压缩成了1080p,要是按照0.33px的话,那么线消失了,所以倍数换成了2.8…,对此知乎上也有讨论https://www.zhihu.com/question/25288571

继续坚持弹性布局

flexbox曲折的发展历史,N多个过度属性,让这个属性似乎只能存在于mixin中。每次调用混合也是非常麻烦,在marvel开发中,我们使用了gulp-autoprefixer这个插件,只需要写一个W3C属性,在编译过程中,就会根据can i use的数据生成一份支持大多数设备的属性。的确是方便了很多。因为css3里面的column不是非常靠谱,在开发有元素循环的card时候还是坚持了inline-block的布局方式。当然浮动的方式也可以。在万不得已的时候,还要使用一些:nth-child或者:nth-of-type选择器。面对移动浏览器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选择器,这点千万不要忘记。

字体图标的处理

字体图标技术经过这一两年的发展已经十分成熟,Font Awesome这样的文字图标库很多前端开发者都有过尝试。很多站点也都有自己的图标库。正因为字体图标大小、颜色都非常容易控制,开发时候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源的引用,使其倍受欢迎。那么问题随之而来,字体文件应该如何维护?很多人选择icomoon.ioiconfont.cn这样的在线工具。但上传资源,下载字体包这个过程依然过于繁杂。

marvel为了兼容性还是保留了字体图标的使用。开发中,通过gulp-iconfont,字体图标的维护成为了一件简单的事。只要将单个图标的svg文件按照unicode的编码规则对应命名,执行插件,便可得到woff2、woff、eot、svg、ttf等类型的字体文件,管理起来相当方便。不过在开发过程中也是踩到了坑,生成的ttf文件有些问题,某些安卓设备在使用时会出现图标缺失的情况https://github.com/fontello/svg2ttf/issues/31,最后调用了svg格式字体才解决了问题。

让人又爱又恨的SVG图标

为了适配高清屏,brick框架就已经放弃了png这个格式的图标,转而使用svg。作为矢量文件,一个资源可以满足任何场景,而且可以,着实节省了很多开发维护成本、以及带宽资源。彩色,便于控制,没有跨域问题,多种好处也让svg取代字体图标的呼声越来越强烈,更好的使用SVG图标也成了marvel开发要解决的问题。svg图标的引用也有多种方式,考虑到框架的维护性。

在筹备开发marvel时,我们想优先使用defs symbols的方法,通过插件生成合成文件,然后在dom中直接调用图标。然而兼容性问题,不得不让我们妥协。最后退而求其次使用了svg sprite,background定位的方式实现图标引用。

使用gulp-svg-sprite插件可以将单个SVG图标拼合成整张大图。这点其实跟传统的css sprite没有什么差别。考虑到SVG的矢量特质,开发时的单独图标都调整成了10*10px(方便计算),然后每个图标间隔10px,图片拼合之后就是类似下图。

icon

通过简单运算,我们用公式很容易就能得到每个icon的background-position

/*SVG拼图 16px为基准单位,因为拼图四周有一个单位大小的间隔,所以这里是48px*/
$spriteWidth: P2M(48px);
$spriteHeight: auto;

.#{$imageIcon} {
  display: inline-block;
  vertical-align: top;
  @include svgGet('#{$imageIconPath}', 'svg', $spriteWidth,$spriteHeight);
  width: P2M(16px);
  height: P2M(16px);
}

$sprite: yellowv bluev club vgirl male female vip nvip like liked warn vipl1 vipl2 vipl3 vipl4 vipl5 vipl6 goldv!default;

@each $icon in $sprite {
  .#{$imageIcon}-#{$icon} {
    background-position: P2M(-16px) P2M(-16px)-((index($sprite,$icon)-1) * P2M(48px));
  }
}

在SVG图标引用中,再次使用了em这个相对单位,因为这样通过调整父级容器的font-size我们可以得到任意大小的图标。基准字号为16px 那1rem的icon就是16px,想得到一个14px的图标的话,那么font-size设置成0.875rem14px/16px*1rem)就可以了。这样看起来真的是很完美。但是当适配plus pad时,root font-size乘以1.061.25这样的系数后,以em为单位的各个属性值转化为px后就出现了小数,造成图标错位。

解决这个问题只能放弃rem,使用px为字号单位,以一个14px的icon的适配为例,要解决这个问题,就要保证14*1.06取小数点后一位四舍五入后再乘以基准字号。更杯具的是图标并不是只有一种尺寸,也就是说系数不单是14还可能是18、2等等。这样如果要是进行适配的话每一种尺寸的图标对应plus pad都要有一份适配尺寸。一方面开发起来复杂,另一方面后期新增图标的时候,其他人增加图标时也可能出现漏项的情况,必须找到一种尽可能周全的代码组织方法。从适配的需求很容易能找到其中的逻辑关系,组织出合理的sass还是能解决问题的。

@mixin ic($device) {
  $sizes:(
    (#{$imageIcon} 14px)
    (#{$imageIcon}-large 22px)
    (#{$imageIcon}-warn 18px)
  );
  @each $size in $sizes {
    $type: nth($size, 1);
    $vl: nth($size, 2);
    .#{$type} {
      font-size: ceil($vl*$device);
    }
  }
}

/*默认普通设备*/
@include ic(1);

/*变量定义:*/
/*devices*/
$iPlus : 1.06;
$iPad : 1.25;

/*在适配文件中:*/
@include device(iPlus) {
  html{
    font-size: $iPlus*$baseFontSize;
  }
  @include ic($iPlus);
}
@include device(iPad) {
  html{
    font-size: $iPad*$baseFontSize;
  }
  @include ic($iPad);
}

这样只需要$sizes中添加类名以及对应需要图标的像素值,编译过后就得到了标准尺寸,以及两个适配设备对应的尺寸。

标准

标准icon

放大1.06倍

放大1.06倍icon

放大1.25倍

放大1.25倍icon

注意浏览器的更新

每次移动系统更新,浏览器也会对应更新,每次更新可能会带来一些新的属性、API。就比如这次IOS9 Safari的更新,引入了-webkit-backdrop-filter这个属性。顺势便加入到了marvel中。

IOS7下

弹层

IOS9下

弹层

结语

marvel作为定位内部使用,满足微博移动页面需求的框架,基本上完成了预期目标。对比与第一代的brick,marvel实现了更加自动化、更容易维护、控件扩展都更高、更高的适配度的的愿景。在开发过程中,通过不断的踩坑,不断的思考,尽可能更好的解决问题,收获颇丰。

在marvel的成长过程中,Google、W3CSchool、StackOverflow、Github、w3cplus还有一些开发者博客给了我很多启发或者帮助,在此一并感谢。

时光荏苒,看着以前的一行行css代码经过短短几年变成了现在的变量、函数、混合,不禁感慨前端之路漫长崎岖。